当前位置:曼谷国际时报,曼谷新闻,国际新闻 > 新闻 >

中国陕西与东盟贸易创新高

来源:曼谷国际时报 Bangkok International Times Co., Ltd.发布时间:2020-12-24

陕西省商务厅还组织品牌企业赴东盟。加强陕西相关行业和企业对东盟市场的了解。为了帮助陕西企业在东盟市场捕捉商机。

据西安海关统计,2020年1-11月陕西省进出口总值343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其中,陕西与东盟双边贸易创历史新高,呈现出突破式发展趋势,1-11月,陕西省与东盟进出口364.4亿元,增长49.7%,成为陕西对外贸易发展新亮点。

2017年以来,陕西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及其升级、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为契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在互联互通、产业、金融等领域,与东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产业链、价值链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合作成效体现在数据上,陕西与东盟外贸进出口持续多年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陕西与东盟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5.16亿元、158.14亿元、213.73亿元、277.55亿元,增幅分别为25.85%、50.37%、35.15%、29.86%,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量分别为5.33%、5.82%、6.09%、7.89%。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商务厅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陕西与东盟及区域国家抗疫和经贸合作、稳定提升地区供应链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陕西相关行业和企业对东盟市场的了解。陕西省商务厅一方面积极收集梳理中欧班列“长安号”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关政策和措施,赴各市区加大宣讲力度,提高企业利用便利化条件向东盟开展进出口业务的积极性,并逐步提高和扩大货源储备;另一方面做好东盟市场的研判分析,有针对性的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宣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和其它有关指导性政策。

其次,陕西省商务厅与美光半导体、三星半导体、隆基公司、法士特齿轮、延长橡胶5家龙头企业,建立东盟市场布局联席会商机制,及时听取企业布局意向,及时获取一手信息和资料,提前做好政策储备,帮助企业解决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对隆基、法士特、延长橡胶在海外投资项目给予更多支持,并鼓励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

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唐宇刚介绍,为了帮助陕西企业在东盟市场捕捉商机,陕西省商务厅积极搭建平台,精心组织企业参加东盟博览会,挖掘新行业和新增长点,利用博览会平台扩大进出口。同时,进一步强化陕西与东盟地区跨境电商合作。为了加大东盟市场开拓力度,陕西省商务厅还组织品牌企业赴东盟“自办展”,根据陕西与东盟产品和企业结构,加大陕西装备制造(重卡)、矿产品、果业、轻工业、工程建筑五个领域企业开拓东盟国际市场力度。

企业是经贸合作的“主力军”,近年来,陕西省商务厅不断加大赴东部地区招商力度,充分利用好产业梯度转移承接资金,对有效招商和落户企业给予更多倾斜,为对外贸易引进增量。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我们相信陕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将会提升到更高水平。”唐宇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