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西安海关发布消息:前5月陕西进出口总值1798.2亿元,同比增长20.2%;5月全省进出口426.8亿元,创历史单月新高,同比增长36.9%,高出全国增速10个百分点。
亮眼的不仅是外贸进出口。前5月陕西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1.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6.6%;全省7个综保区入驻企业254家;截至5月28日,2021年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输车数突破6万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陕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开放不足短板,奋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修订《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2.1%。
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实现法士特、秦川机床融合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批“小切口”改革受到群众好评,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近年来,陕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破竹之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2020年底,《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提出19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为全省纵深推进改革吹响冲锋号。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陕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越2000亿元和3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4.8%,高出全国增速9.2个百分点;全省外贸依存度达到14.4%,较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西安、延安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西咸新区、西安获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到12家。
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陕西围绕构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积极融入“海陆内外联通,东西双向互进”的国家再开放战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陕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39.26亿美元,年均增长12.8%,累计引进14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同时,5年累计引进内资4.4万亿元,年均增长13.8%,一批国内500强项目相继落户,202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7.6%,比“十二五”末提高了8.2个百分点。
对外投资合作呈现新格局。陕西不断拓展对外投资合作领域,提高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对外工程承包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时期全省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28.3亿美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8.2%。
开放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自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165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累计形成创新案例511个,21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级经开区5个、省级经开区17个、综保区6个;航空口岸已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铁路口岸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进境粮食、肉类、整车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实现常态化运营。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2020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达630.4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达26.7%。“十三五”期间全省境内投资主体在“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投资达6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1.1%。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路线最全的国际货运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