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2月1日表示,伊朗正在等待美国采取措施“有效解除”对伊制裁,仅仅签署文件不能让美国自动回到伊核协议中。同时他重申,伊方认为没有必要就重返伊核协议问题与美方进行双边会谈。
△彭博社报道截图
此时,距离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已过去两年多,距离拜登公开表示当选后将重返伊核协议也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就像人们看到的,拜登政府就职后美伊关系依旧未见缓和。美国说好的“重返”为何迟迟不见动静呢?
“重返”有前提?
哈提卜扎德1日还提醒,目前距离伊朗《反制裁战略法》所设的相关期限仅剩几周时间,如果相关方仍不采取有效措施,伊朗将采取下一步行动。根据伊朗议会去年12月通过的这一法案,伊朗政府在未发现对伊制裁“松动”的情况下可进一步突破伊核协议的限制。
△彭博社报道截图
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表示,美方愿意重返伊核协议,但前提是伊朗先行一步,并且承诺与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合作,在“其他事务”上达成“更长久更有力”的共识。
△沙特《阿拉伯新闻报》报道截图
布林肯所说的“其他事务”,按照他本人之前的解释,就是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美国新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在协议中加入限制伊朗导弹项目及其地区活动的内容。用沙特阿拉伯战略观察家哈姆丹·谢里话说,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是有条件的。
△沙特《阿拉伯新闻报》报道截图
但仅仅一天后,即拜登政府就职当天,伊朗外长扎里夫便重申,伊核协议是一份经联合国安理会核可的“牢固”协议,其中并不涉及伊朗导弹项目及其地区活动问题,伊朗不会就此重新谈判。
△扎里夫早前的社交媒体截图
2月1日,扎里夫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再次强调,美国必须接受已经由它参与达成的伊核协议,伊朗不会无限期地等待美国的重返。
△CNN报道截图
美国自己先吵上了
事实上,美国新政府的伊核问题团队至今仍未搭建起来。虽然拜登已任命奥巴马政府的中东问题顾问罗伯特·马利担任新的伊朗问题高级特使,但他面临的国内政治挑战恐怕才刚刚开始。
《纽约时报》日前发文称,新的伊朗问题高级特使马利在被任命之前就已经面临美国保守派的反对,目前还远不清楚拜登的对伊战略能否成功。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包括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在内的保守派在马利被正式任命前就称,鉴于马利有着“同情伊朗和敌视以色列的长期记录”,任命他为伊朗问题高级特使“令人深感不安”。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吉姆·英霍夫也是反对者之一。他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文称,他和其他许多议员都强烈支持前总统特朗普2018年退出该协议,并主张继续对伊朗进行制裁。英霍夫在文中强调,重返伊核协议“将是一个可怕的错误”,美国永远不应该重新加入这个“有缺陷的协议”。
△《外交政策》报道截图
还想“以压促谈”?
在国内两党远未就对伊政策达成政治共识的背景下,美国的军事触角已经先行一步。美国军方近日称,美军正在研究使用沙特阿拉伯西部延布港和两座空军基地的可能性。此前,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到访延布港,称一旦美伊爆发冲突,他查看的这些地点将是美方可能派遣军队的地方。
△美国“防务一号”网站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美军再次出动B-52战略轰炸机到中东地区上空执行所谓“巡航以保持存在”任务。这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军第一次、也是今年以来第三次派出B-52飞赴中东,被普遍认为是剑指伊朗。
△美联社报道截图
虽然美国尚未正式开始调整对伊朗政策,但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盟友以色列已经开始对拜登政府隔空喊话。以国防军总参谋长阿维夫·科哈维上周宣称,让伊核协议重新完全生效将是“非常糟糕的错误”;同时,他已下令以军做好必要时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准备。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以色列时报》称,由于美以两军关系密切,加之以色列军方人士普遍不会参与政治辩论,科哈维这位以军最高级军官批评盟国外交政策的情况“非常罕见”。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张腾军分析认为,美国不会无条件重返伊核协议,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张腾军:“尽管拜登政府上台后将重返伊核协议作为一个重要的外交目标,但从目前来看,美伊之间还有相当多的分歧要解决。尤其是伊朗方面坚持要求美方必须首先撤销对伊朗的诸多制裁,但怎样撤销这些制裁在美国国内是没有共识的。拜登政府目前也在评估,而共和党方面还有很大的反对声音,所以拜登政府面临的国内阻力是比较大的。从外部环境上来说,以色列最近的一些表态,尤其是以色列在美国国内的政治影响力,也会对拜登政府形成较大的压力。”